2005年4月29日 星期五

BMW藍白徽章的由來--藍白相間標誌緣自螺旋槳


        大約是八十年前,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,德國慕尼黑北部的奧林匹克區,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,不斷的有飛機起落。當時此地有兩家飛機製造廠:一是雷浦引擎製造廠(Rapp Motoren Werke),另一家則是由Gustav Otto領導的奧圖飛機引擎製造廠(Gustav Otto Flugmotorenfabrik)。 
        Gustav Otto的父親,正是赫赫有名的Nikolaus August Otto,他於一八六七年法國工業展覽會中,將巴山帝及馬陶西引擎,加裝離合器與飛輪,賦予引擎真正的「動」能。又在一八七六年,製造出四衝程引擎,後世為感念他的貢獻,就將此型引擎命名為奧圖引擎,直到今天,大多數的汽車,都是採用奧圖引擎!  
        一九一六年的三月,Franz Jdsef Popp及Max friz與Camillo Castigioni三人將這兩家製造廠併購,而於一九一七年七月廿日登記名為巴伐利亞引擎公司(Bayerishe Motoren Werke GmbH),BMW的名號自此確立,在世界車壇上追逐風神的寶馬,逐漸孕育成形。 
        注意車史發展的人,會發現一九一七年BMW公司成立時,名銜之後是GmbH之樣,但到次年的八月十三日,即變更為沿用至今的AG字樣。原來前者是「有限責任」,而後者代表「股票上市型態」,由此即可窺其強勁堅韌的企業體質,以及不斷求新求精的經營理念。 
        初創時期,BMW以生產飛機引擎為主,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,一九一九年Franz將其設計的BMW六缸引擎,安裝於DFW雙翼飛機上,由Zeno Diemer駕駛,創造了九千七百六十公尺的新飛行高度紀錄。這項驚人的創舉,就是在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中的飛機場上空完成,也正就在現今BMW現代化的四汽缸造型總部大樓的對面,是該公司所有員工引以自豪的一段佳話。 
        一九一八年大戰結束後,德國國內經濟蕭條,特別是「凡爾賽和約」明令禁止德國工業界再生產飛機,因而BMW轉而致力於機車的研究發展,「轉行」不久,R32型機車即帶來豐碩的戰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