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

精神病&誤解



甚麼是精神病?

這是一種腦部功能不穩定的疾病;病人的情緒、思想或行為暫時或長期出現障礙;嚴重時,會改變病者的性格、社交和人際關係。





常見的精神病種類:


精神病只是一概括名詞,其實精神病種類繁多,有急性或慢性,亦有溫和及嚴重之分。

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精神病:


(一)強迫心理症

病者的腦中不斷重覆一些思想或意念,驅使病者不斷重覆和無法停止某些行為,例如不停洗手、不斷檢查門鎖、煤氣掣等。



患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兩大類: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。強迫觀念是一種思維障礙,患者常糾纏於一些毫無意義的想法上,如「人為什麼有兩隻腳?」強迫行為是一種不合邏輯但又不能制止的行為,常與強迫觀念同時存在。


(二)焦慮症

最突出的症狀是精神及軀體的焦慮反應,但卻往往無特別可理解的原因。



急性焦慮症患者,表現極度緊張、憂慮、心跳及呼吸加速、出汗、噁心嘔吐、腹瀉,更嚴重時會感到煩燥不安、瞳孔擴大、感到巳瀕臨死亡或將要「發瘋」。



慢性焦慮症患者,主要表現一般焦慮症狀,或會持續幾個星期,經常覺得緊張、疲倦,神經過敏,精神無法集中,常因些小事情而忐忑不安


(三)抑鬱躁狂症

大概百份之一的人口患上此病症:



有些患者會極端憂鬱,另一些則極端興奮。




  1. 抑鬱症:




    悲觀、缺乏自尊與信心、過度內疚;


    精神不集中、善忘、思考緩慢;


    失去活力、不願做任何事;


    厭食、失眠;


    有自殺念頭。



  1. 躁狂症:



長期情緒高昂、過度活躍;


多話、舉止輕狂、不切實際、好花錢;


自覺精力過人,毫無睡意


自尊膨脹


煩燥易怒


對事物反應過敏,有時甚至不可理喻


(四)精神分裂症

最常見的一種精神病;


思想紊亂:思維不連串、缺乏邏輯性;常有妄想或妄信,如經常以為自己遭人迫害,或將自己的地位、權力等誇大至難以置信的地步。


認知紊亂:常有幻覺,會聽到、見到或嗅到一些並不存在或其他人感受不到的事物。


情感紊亂:對情感的反應不適當,有時反應可能過份敏感,有時卻又沒有反應。


行為紊亂:言語動作呆板、重覆;或會自創名詞或用語。


當然,也有綜合型的!


精神病的誤解與事實:

1.患有精神病的人症狀都是一樣的...?

精神病種類繁多,常見的包括重性精神病,如精神分裂症、躁狂抑鬱症,及輕性精神病,如焦慮症、恐懼症等。不同種類的精神病,主要症狀及其嚴重程度也各有不同,因此說一個人患有精神病,只是很概括的說法。


2.精神病與我無關...?


人類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。當心理健康問題達到「有病」的程度,便成為精神疾病。精神疾病並不少見,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資料,每五個人中便會有一人有機會患上精神病。換言之,我們自己、家人或朋友、同事,都有機會與精神病扯上關係


3.精神病患者都是瘋瘋癲癲、胡言亂語、手舞足蹈的...?


這些只是一部份病患者在病發時的行為表現,為數並不太多,但可能由於受大眾傳媒喧染報道,以致令人印象深刻。許多病患者並不吵鬧,言語流利,對答切題,也能處理日常生活,有些更反而表現得過於安靜,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。


內容取自網路文章摘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