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外拍,拍了不少蜻蜓,靈機一動,決定設一個專欄 (蜻蜓科)腹部長27-33mm,雄蟲胸部、腹部為紅色,腹部背面中央有一條細黑線,複眼紅色,翅基橙色。雌蟲體色為黃色,翅基黃褐色,翅上緣具黃褐色,翅痣黃褐色,老熟個體體色變為灰褐色。生活於 1300公尺以下之池塘、沼澤、水田環境,成蟲於4 - 12 月出現,雌蟲會於水面以連續點水的方式產卵。
既可以欣賞一下被豬附身外拍的作品,順便認識一下蜻蜓!
金黃蜻蜓(雄)Orthetrum glaucum(Brauer,1865)
腹部長27-32mm,雄蟲胸部為粉狀藍灰色,腹部末端黑色,下翅
基部褐色斑,翅痣黃褐色。雌蟲胸部黑褐色或褐色,具有黃色條
斑。。(說明取自嘎嘎昆蟲網)
金黃蜻蜓(雌)Orthetrum glaucum(Brauer, 1865)
短腹幽蟌(雄)Euphaua formosa Hagan, 1869
(幽蟌科)體長39-52mm,雄蟲胸部黑色,具彎曲細紋,腹部前段紅色,後段黑色。雄蟲前翅透明,後翅大部分為黑褐色且具有藍紫色金屬光澤;雌蟲的後翅多為無金屬光的黑褐色,有時甚至轉為淡褐色或透明無色。短腹幽蟌又名台灣蜻蛉,為台灣特有種,族群遍布全台灣。雌蟲產卵於水中的石頭或枯木上,也會潛入水中產卵。(說明取自嘎嘎昆蟲網)
善變蜻蜓(雄)Neurothemis ramburifi Brauer vers terminata Ris
腹部長2.2-2.6公分,雄蟲除翅端外全身為紅褐色,腹部具黑色斑。(說明取自嘎嘎昆蟲網)
善變蜻蜓(雌)
昧影細蟌(雄)Ceriagrion fallax fallax Ris,1914
(細蟌科)腹部長20-22mm,雄蟲合胸黃綠色,翅透明,翅痣褐色,腹部黃色,第7-10節黑色。雌蟲外觀近似雄蟲,但腹背面褐色,與雄蟲有別。未熟雌蟲顏色較淡。生活於低中海拔地區之溝渠、小溪緩流處,常成群棲息,容易觀察。(說明取自嘎嘎昆蟲網)
粗勾春蜓(雄) Ictinogomphus rapax(Rambur, 1842)
複眼褐綠色,合胸黑色,側視有四條黃斑,腹部下方有塊白斑,翅透明,翅痣黑色,腹部黑色,每一節前端有一黃斑。(說明取自嘎嘎昆蟲網)
樂仙蜻蜓(雌,老熟) Trithemis festiva(Rambur, 1842)
合胸黃色,側視有三條黑線,後二條上半癒合 。
中華珈蟌(雌) Psolodesmus mandarinus mandarinus McLachlan, 1870
(珈蟌科)腹部長46-51mm,胸部綠色具金屬光澤,翅膀末端黑褐
色,中間部分具白色帶,雌蟲翅痣白色。生活於溪流及樹林內之
潮濕環境,本種分部廣,平地至低海拔山區都容易觀察,全年可
見。雌蟲產卵於植物沉潛於水面下之部位,雄蟲求偶時會展開雙
翅,有時會平攤於水面上,十分有趣。 (說明取自嘎嘎昆蟲網)
霜白蜻蜓Orthetrum pruinosum neglectum(Rambur, 1842)
(蜻蜓科)腹部長33-36mm,雄蟲複眼墨綠色,胸部灰藍色,腹部紅色,翅透明,翅基深褐色。雌蟲體色黃褐色,胸側無斑紋,腹背有一條細中黑線。生活於1600公尺以下之池塘、水田、渠道等環境,成蟲出現於 4 - 12 月,分佈廣泛,數量較多,容易觀察。近似種雙白蜻蜓(西里亞種),腹部第1 - 2節為藍色,分布於蘭嶼。
青紋細蟌(雌未熟) Ischnura senegalensis(Rambur, 1842)
猩紅蜻蜓(雄) Crocothemis servilia servilia(Drury, 1770)
</h3>
猩紅蜻蜓(雌) Crocothemis servilia servilia(Drury, 1770)
(待查)
(待查)
2 則留言:
還是獨愛辦公室那隻"昧影細蟌"~
喜歡蜻蜓的翅膀,細緻的紋路很優雅。
不過...好像只有幽蟌、細蟌兄的翅膀是併合的。
蟌科跟豆娘相似?
《蜻蛉目》細蟌科,琵蟌科,珈蟌科,幽蟌科,鼓蟌科,
樸蟌科,絲蟌科,蹣蟌科,洵鏓科,蜻蜓科,
春蜓科,晏蜓科,弓蜓科,勾蜓科
豆娘是均翅亞目,體型大多數比蜻蜓小,停棲時大都會
雙翅合併。
蜻蜓是不均翅亞目,體型比豆娘大,左右複眼較靠近,
腹部比較粗寬,停棲時雙翅向兩側呈不同角度平
展,是飛行能力很強的昆蟲。
差異處:1.大多數蜻蜓的體型比豆娘大‧
2.豆娘腹部比較細長,蜻蜓的比較粗寬‧
3.停棲時豆娘大都會雙翅合併在胸後腹上,
蜻蜓則是雙翅平展‧
4.豆娘前後翅的大小、形狀、翅脈都很相
似,蜻蜓後翅基部比較寬大‧
5.豆娘兩個複眼的間距較大,蜻蜓兩個複眼
的間距較小‧
張貼留言